您当前位置: 首页» 教务管理» 教学运行»

尔雅课程学习问答

尔雅课程 学习问答

【本学期 尔雅课程学习时间为 2014.9.18 — 2015.1.1 ,请同学合理安排时间 】

请各位选修尔雅课程的同学准时参加尔雅课程学习辅导,该项辅导由专门的课程助教进行讲解,是开课前唯一的一次全体见面会,请务必准时参加。之后的课程全部进行网络学习,在线答疑和在线辅导需要各学院的联络员同学(限两人)加入聊大尔雅学习交流总 qq 群 116783397 。

序号

课程

课程助教

课程 QQ 群

学习辅导时间地点

1

数学文化

刘 老师

104114565

周四( 9 月 18 日 )晚上 7 点整、 8 点整,分两场次东校数学院教学楼 101 教室

2

法理学

刘 老师

116783397

周四( 9 月 18 日 )下午 3 点半、四点整,分两场次西校区 10-C620

3

西方文明通论

薛 老师

114037464

周四( 9 月 18 日 )下午 4 点半和 5 点半,分两场次西校区 1 号教学楼 A116 教室。

4

中华传统思想 - 对话先秦哲学

冯 老师

182121906

西校区学生:周三下午 4 点半, 3#A220 ;东校区学生:周三下午 5 点, 3#A220

5

从 “ 愚昧 ” 到 “ 科学 ”- 科学技术简史

秦 老师

375308336

周三下午( 9 月 17 日 ) 4 点半和 5 点半,分两场次西校区 11A 410

尔雅课程成绩构成及比例

课程名称

学分

视频比例

论文比例

问答比例 ( 3 次以上)

讨论比例 ( 3 次以上)

中华传统思想 - 对话先秦哲学

2.0

30%

50%

10%

10%

从 “ 愚昧 ” 到 “ 科学 ”- 科学技术简史

2.0

30%

50%

10%

10%

西方文明通论

2.0

30%

50%

10%

10%

法理学

2.0

30%

50%

10%

10%

数学文化

2.0

30%

50%

10%

10%

聊城大学尔雅课程学习系统 http://lcu.tsk.erya100.com 开放,用户名: 学生学号 ;初始密码: 123456 ,(已经选过课的同学密码不变)学生登录后请及时登记手机号码、邮箱并修改密码。聊大尔雅学习交流 qq 群 116783397 欢迎您的意见、建议。

聊城大学尔雅课程学习进度安排

时间

学习进度安排

开学后第 2-3 周

聊城大学尔雅课程学习系统 http://lcu.tsk.erya100.com 开放,用户名:学生学号;初始密码: 123456 ,学生登录后请及时修改密码。聊大尔雅学习交流 qq 群 116783397

开学后第 2-3 周

在多媒体教室组织唯一的一场全体见面会、信息登记和第一次答疑会

开学后第六周周末前

学生应完成学习进度的 40%

开学后第七周周末前

学生应在线完成 至少三次 高质量的提问,有代表性的问题将在 qq 群 116783397 回复

开学后第九周周末前

学生应完成学习进度的 80%

开学后第九周周末前

学生应完成 至少三次 高质量的在线讨论

开学后第十二周周末前

学生应完成在线播放学习进度的 100%

开学后第十六周周末前

在多媒体教室组织第 2 次答疑会和考前辅导,学生现场领取论文纸

开学后第十七周

学习功能关闭。逾期仍能使用,但无学习任务。

开学后第十八周

以学院为单位,由联络人负责将试卷交回 开课学院 办公室

开学后第二十周

书面成绩单及系统录入按照正常的考务工作进行。

聊城大学尔雅课程学习指南

尔雅通识核心课初选课、退补选课时间与我校其他素质课、通识核心课的初选课、退补选课时间完全同步。

登陆方法

1 、学生在线登录方式(开学后第二周周末前开放登录,开学后第十七周关闭。学生账号可在三个月内进行学习。逾期仍能使用,但无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只存在于其选课的当学期。)

在线学习平台网址: http://lcu.tsk.erya100.com

用户名:学生学号;初始密码: 123456 , (已经选过课的同学密码不变) 学生登录后请及时修改密码。 聊大尔雅学习交流 qq 群 116783397

2 、学生在线学习内容

学生在线学习完成以下内容:( 1 )观看课程视频;( 2 )参加在线讨论;( 3 )完成在线作业并提交;( 4 )在线参加并完成结课考试;( 5 )向助教老师(邮箱)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论文。

学生在线学习可能会遇到视频播放不连贯的情况,建议大家错开时段学习( 11-14 点, 17-22 点为高峰期)。

课程简介:

尔雅通识课程以全人教育为理想,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汇集国内通识教育著名学者,摒弃传统单一的以学科为单位而进行的划分方式,而是以智性的关怀作为出发点,从而对课程进行规划与设计。课程强调一个通识科目的内容不纯粹出于专业需求,不单纯以教学目的出发,更着重与不同的知识领域相关联,强调跨学科的知识追求。

与聊城大学通识核心课程五个模块类别相对应,本次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鉴赏、创新与领导力培养五个领域,在学院推荐的基础上,分别选取了《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从“愚昧”到“科学” - 科学技术简史》、《数学文化》、《西方文明通论》、《法理学》五门课程,以供同学们选修攻读。

问题答疑:

1 、不限学习时间:有便捷的网上学习硬件设备(课程可在电脑、 手机、 ipad 终端 等)即可 学习 ;

2 、不限学生专业:因为尔雅通识课的课程学科交叉较大,故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修读;

3 、最末学期限制:非毕业最后一个学期的其他任何学期(即本科第八学期、专科第六学期不能选修);

4 、重修次数限制:可单次单选,也可单次多选;不及格不允许重修,亦不可重复单选某一门特定课程;以给其他同学一个修读机会。

具体课程简介

29012118e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课程简介:

本课程对中国先秦哲学中各学派特别是儒家、道家的主要思想作了分别的介绍,历述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诸子的哲学思想,同时比较了各学派间与同一学派中不同代表人物之间思想的关系与异同。旨在使学生对先秦哲学中儒、道等各家思想有一概观式的了解,同时把握这一中国哲学源头的整体特征并了解其讨论的主要问题。

主讲人简介:

万献初: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古汉语、音韵学、音义学、《说文》学、国学元典、古文献学的教学工作。已出版专著《〈经典释文〉音切类目研究》、《汉语构词论》、《音韵学要略》、《词语趣谈百题》等多种。

李景林: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性学术成果 : 《教养的本原——哲学突破期的儒家心性论》、《教化的哲学——儒学思想的一种新诠释》、《教化观念与儒学的未来发展》等。

郭齐勇: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 2006 年当选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主要学术著作有:《熊十力思想研究》、《天地间一个读书人:熊十力传》、《钱穆评传》(合著)等。

夏可 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西方文论,中国与西方哲学和诗学,经典阅读。个人著作:幻像与生命——庄子的变异书写》,《变异的思想》,《生命的感怀——福音书的图像解经》等。

陈炎: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主要从事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兼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探讨。出版《积淀与突破》、《陈炎自选集》、《反理性思潮的反思——现代西方哲学美学述评》等学术专著多部。

29012218e :《从“愚昧”到“科学” - 科学技术简史》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范围上起古希腊与罗马时期的科学与技术,下迄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不仅介绍了西方科学技术的历史,还涉及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乃至于中西方科学技术的相互交流与影响,同时也对科学技术史这门学科本身的发展进行了描述。旨在使学生从历史与学科史的双重角度把握中西方科学技术的历史,比较全面地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培养基本的科学素养与思维方法。

主讲人简介:

雷毅: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领域:生态哲学和科技哲学。著作:《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生态伦理学》等。

杨舰: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史;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中日科学技术的交流与比较研究;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的关联性研究。主要出版物:《历史上的科学名著》等。

冯立升: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戴吾三: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教授。专攻科技史与古文献。著有《考工记图说》《集科学与艺术於一身的巨人——达文西》等书。

蒋劲松: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以及科学和宗教的关系。专著:《从自然之镜到信念之网》。

鲍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科技哲学、科技史、科技战略及其政策、中俄科学技术文化比较研究。

刘兵:清华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史,科学编史学,科学文化与传播,科学哲学。专著:《触摸科学 – 刘兵学术自选集》等。

29012318e :《数学文化》课程简介:

数学文化,是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工具、能力、活动、产品,是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淀,是数学与人文的结合。《数学文化》这一课程主要以数学史、数学问题、数学知识等为载体,介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精神。本课程旨在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既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又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

主讲人简介:

顾  沛: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首届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研究方向: Yang-Baxter 方程的集值解与群上的亚同态、唯一析因的伪欧氏环。

29012418e :《西方文明通论》课程简介:

本课程从不同的侧面介绍西方文明,除了宏观的概说之外,还广泛细致地介绍了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宗教、音乐、建筑、公共艺术等诸多领域,同时也对西方文明与中国文明二者展开了详尽的比较。旨在使学生对西方文明的各个层面有较深入的了解,并从本国文明的角度出发,拓宽视野,了解中西文明各自的特点及优势,会通中西文化。

主讲人简介:

丛日云: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主要著作:《中西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中国公民读本》等。

毕明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领域:音乐史学、音乐表演。

陈炎: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主要从事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兼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探讨。出版《积淀与突破》、《陈炎自选集》、《反理性思潮的反思——现代西方哲学美学述评》等学术专著多部。

单纯: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著:《旧学新统—冯友兰哲学思想通论》、《禅宗的智慧》。

王人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代表著作有:《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中国近代的宪政思潮》和《宪政的中国之道》。

刘家安: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民法研究所副所长,民商法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买卖的法律结构》,《物权法论》等。

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美术史学、视觉文化研究。专著:《接受之维》,《美术心理学》等。

29012618e :《法理学》课程简介:

《法理学》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本课程冯玉军教授从法律的基本知识开始讲起,讲述了法的概念、法的作用、法的价值、法的历史发展、法律和法律调整机制、法治、法的原则、法的制定、法的渊源、法律规范、法律体系等内容。冯玉军教授喜欢与学生做课上讨论,通过教学相长,让学生更清晰把握知识。

主讲人简介:

冯玉军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教授,院长助理;中国人民大学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朝阳法律评论》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