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关于编制2012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试行)》中关于“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规定与说明
一、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五个模块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通识课课程分为五个模块,分别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鉴赏、创新与领导力模块组成,学生可在每个模块选修2学分,总学分不超过6学分。(即从五个模块中,任意选择三个不同模块中的课程),体系结构见下图。
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与在聊城大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其他类型课程的关系
聊城大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三部分组成,体系结构见下图。
关于整治通识核心课弃考的通知
各学院:
教务处2012年5月下发了《关于整治通识核心课弃考的通知》后,各学院通过教学秘书张贴、分团委—辅导员—班主任班会告知等多种方式,为根治“通识核心课弃考”、“通识核心课零分”的现象做了大量工作,效果显著。但仍有部分学院、部分课程存在大批零分现象,对教学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为落实《关于整治通识核心课弃考的通知》的相关要求,每学期都会对弃考现象严重的部分课程(一般是前30门/共200门次)和弃考现象严重的部分学院(前10个学院/共24个学院)予以通报,并对全部存在弃考现象的学生予以通报批评(详见各学院通报栏)。
“通识核心课弃考”、“通识核心课零分”,是指学生在选择通识核心课程(素质课和通识核心课)后,因为某种原因未予听课并放弃考试,所得到的真实成绩为零分,并记入学业成绩。学生学业成绩单里面有多门通识核心课显示为零分,将在档案里永久保存,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学生本人申请各级各类奖励、评优和考研、就业,另一方面也对我校教学质量、教学效果造成了损害。
弃考选修课占用了校级通识核心课的有限资源、浪费了其他同学学习的名额,通识核心课弃考二门(含)或通识核心课零分二门(含)以上的,将影响到毕业成绩的审核。【累计弃考二门及以上同学的名单详见各学院通报栏和学校教务处网站通报。】
以2014年两个学期为例,各学院任课老师放弃周末和休息时间,按照需选课人数125%的比例,每个学期都投放了二百余门、27000人次的课堂容量的优质校级通识核心课,为同学们提供了类目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宽松的选修课程,希望同学们珍惜学习机会,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们的辛勤劳动。
为落实《关于整治通识核心课弃考的通知》的相关要求,请各学院综合整治通识核心课弃考现象,从“教师好好教、学生好好学”的认识高度出发,请各学院加强校级通识核心课的管理,请同学们认真学习,确保根治“通识核心课弃考”、“通识核心课零分”的现象,维护我校多年来形成的良好教风、学风。